重磅!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三年行動方案,醫療機構要重視這項工作
10月9日,國家衛健委印發了《醫學人文關懷提升行動方案(2024-2027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大力開展醫學人文教育,加強醫學人文關懷,增進醫患交流互信,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醫學人文精神是人文精神在醫療領域的具體體現,以對病人的關懷、尊重為目標,體現著醫學對生命的態度。
《行動方案》明確,醫學人文關懷應貫穿醫學生培養全過程和醫務人員職業全周期。本行動方案主要內容包括醫學生人文素養培育、醫療衛生機構人文關懷建設、崇高職業精神弘揚等3個方面。
一是醫學生人文素養培育行動。增強醫學人文認知,提升醫學人文認同,落實醫學人文實踐。
二是醫療衛生機構人文關懷建設行動。強化組織建設,堅持文化引領,開展人文培訓,增進醫患溝通,營造人文關懷就醫環境,加強社工和志愿者服務。
三是崇高職業精神弘揚行動。傳承優良傳統,選樹培育典型,以中醫藥文化涵養醫德醫風,打造醫學人文宣傳平臺。
《行動方案》將分階段、有步驟地實施:2024年10月是啟動階段,2024年10月-2027年9月是實施階段,2027年10月-12月是總結評估階段。
“良好的溝通是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基礎?!?0月11日,醫法匯創始人張勇律師告訴記者,近年來的醫患糾紛案例中,許多是由于溝通不暢而引發的矛盾?!叭嗽谏r,身體和心理都容易處于脆弱狀態。醫護人員要在對患者悉心救治、把病治好的同時,注意增進與患者的交流,提高患者就醫體驗?!?/p>
(一)醫學生人文素養培育行動
《行動方案》提出,要把理想信念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醫德培養貫穿醫學人才培養全過程,優化醫學人文課程體系,建強醫學人文師資隊伍,鼓勵醫學院校建立人文教育實踐基地、生命科學館等,把好醫生、好護士的先進事跡作為醫學人文教育的重要素材。同時,加強對醫學生的人文關懷,關注心理健康;在臨床見習、畢業實習和臨床實踐訓練過程中,加強醫學生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交流能力的培養;安排醫學生早期進入臨床科室、醫療衛生機構投訴管理部門等進行教學實踐,讓醫學生在實踐中提升醫學人文素養,重視醫患溝通,熟悉交流技巧。
(二)醫療衛生機構人文關懷建設行動
《行動方案》明確,醫療衛生機構要將人文精神融入醫療衛生機構管理和服務各環節,將人文精神培育與醫療業務工作同步推進,制訂、落實切合本機構的人文關懷制度。同時,開展人文培訓,將臨床一線醫務人員作為主要培訓對象,將新入職員工、醫療糾紛高發科室人員等作為培訓重點。通過科學管理分診,優化安排上下午、周末出診時間、錯峰排診等,保證醫患有較充分的溝通交流時間。醫務人員在診療過程中要耐心傾聽患者陳述,與患者及其家屬主動溝通病情狀況、治療方案,回應患者的疑問和關切,開展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和指導。此外,要加強社工和志愿者服務,營造人文關懷就醫環境,充分考慮重癥監護室、搶救室、手術室等特殊單元的人文關懷工作。
(三)弘揚崇高職業精神,提升醫患理解與信任
《行動方案》指出,推動把“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崇高職業精神作為行業教育的重點內容。各地應選樹踐行職業精神的先進集體和個人,鼓勵醫務人員和患者講述“暖心服務、人文關懷、耐心溝通”的醫患故事,提升醫患理解與信任。同時,以中醫藥文化涵養醫德醫風,啟迪醫務人員修醫德、行仁術,不斷提升思想道德水平與價值追求。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發揮官網、官微及新媒體平臺作用,進一步唱響崇高職業精神主旋律。
《行動方案》要求,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教育行政部門要充分發揮統籌指導作用,協調相關部門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撐。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既要重視服務效率,更要重視服務效果和群眾感受。各地要加強對工作成效的宣傳,通過社會評價檢驗工作成效,根據醫務人員、人民群眾評價結果,持續推進醫學人文關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