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新動向,這些行動將實施
三明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行動方案
為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國務院副總理來明調研醫改工作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持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工作目標
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深入實施健康優先發展戰略,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建設符合三明市情、滿足百姓需求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共同體。力爭到2027年,全市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醫療服務收入、藥品耗材收入、檢查化驗收入比基本達到5∶3∶2;醫院醫療服務能力、應急救治能力、精細化管理水平大幅提升,衛生健康服務的公平性、可及性不斷提高,全市基層診療量占比達65%以上、縣域內住院量占比達70%以上、縣域內就診率達90%以上,主要健康指標和群眾滿意度居全省前列。
二、重點任務
(一)堅持系統集成,健全政府辦醫責任體系
1.落實領導責任。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壓實各級黨委、政府對深化醫改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責任。健全醫改領導體制,構建涉及醫療、醫保、醫藥等職能部門共同參與和統一高效的政策協同、信息聯通、監管聯動機制。
2.落實保障責任。建立健全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財政保障機制,確保對公立醫院的基本建設、設備購置等六項投入,按規定落實對中醫、傳染病、精神病等醫院的投入政策,以及對符合區域衛生規劃的醫療衛生機構改革和發展建設的補助。建立健全編制動態調整機制,完善公立醫院運行保障機制。
3.落實管理責任。統籌區域優質醫療資源配置與均衡布局,強化政府對公立醫院的規劃建設、可持續發展、重點投資等宏觀管理。加強部門協同聯動,整合健康促進、疾病預防、診斷治療、護理康復、臨終關懷、安寧療護等服務和管理。規范民營醫院運行管理,推動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為群眾提供系統連續的衛生健康服務。
4.落實監管責任。強化部門聯動,形成醫療、醫保、醫藥“三醫”信息共享、相互銜接、相互配合的監管格局,建立健全多部門執法聯動會商機制,規范綜合監管、問題線索聯合處置和執法結果協同應用。強化醫?;鹗褂?、藥械質量安全、醫療行為管理、民營醫院和零售藥店規范發展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監督。
(二)堅持公平可及,健全健康管理組織體系
5.著力推動健共體建設。以縣域醫共體、城市醫聯體為基礎,以醫保支付為紐帶,整合疾病預防、婦幼保健、健康管理等公共衛生職能,探索建立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健共體工作機制,打造城鄉一體、醫防融合、健康管理、中西醫并重的整合型健共體,推進醫防協同、醫養結合、醫校合作等有效銜接,為群眾提供“預防—保健—治療—康復—健康管理”等一體化健康服務。開展全民健康素養提升三年行動,加大優質健康科普產品供給,全面提升居民健康素養水平。
6.構建有序的就醫格局和分級診療秩序。以基層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信息系統為支撐,提升衛生健康服務的可及性。加快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試點,探索建立城市醫療集團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推動縣域醫共體提質增效,促進醫療資源下沉、管理一體化和服務全覆蓋。做實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簽約服務覆蓋率逐年提升。
7.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加強中央財政支持的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示范項目資金使用和監管,抓好項目建設與驗收。開展“公立醫療機構經濟管理年”活動,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持續深化與國內高水平醫院合作共建和對口合作,加快建設3家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和一批國家級、省級臨床重點???,確保三級綜合性公立醫院四級手術占比、病例組合指數(CMI)逐步提升。積極對接省級優質醫療資源,加快推進“千縣工程”縣醫院綜合能力提升項目,建強縣級醫院胸痛、卒中、創傷和呼吸診療四大中心,指導醫療薄弱縣總醫院高質量發展。
8.構筑公共衛生安全屏障。推進疾控中心和衛生監督機構整合,建立完善疫情防控和衛生健康行政執法機制,規范面向社會提供的公共衛生技術服務。完善各類專業公共衛生機構人員配備標準,加強疾病預防控制能力和隊伍建設,提升監測預警、風險評估、流行病學調查、檢驗檢測、應急處置、醫療救治等能力。借力滬明兩地對口合作,提升傳染病防控、實驗室檢驗檢測及公共衛生科研能力。完善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處置能力。
9.創新醫防協同、醫防融合機制。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持續推進健康鄉村建設。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合作,共建健康研究機構,打造腫瘤、代謝、心腦血管、呼吸、生殖、老年醫學等“六病共管”體系。建設以疾病管理師、健康管理醫師和疾病管理中心、健康管理中心組成的“兩師兩中心”為重點的全民健康管理體系,加快形成全疾病管理模式。以醫防融合項目為抓手,全面推進醫療機構和公共衛生機構深度協作,探索建立疾控監督員制度,推動人員、信息、資源和服務深度融合。
10.強化中醫藥參與全生命周期健康保障。建設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試驗區,完善中醫藥服務體系,加強中醫優勢??平ㄔO,推動中醫特色重點醫院、國家中西醫協同“旗艦”科室等項目實施,提升縣域共享中藥房、基層中醫館等服務內涵,實施中醫藥“十百千”人才培養工程,發揮中醫藥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作用。
11.推進體衛融合。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以全民健身助力全民健康,探索構建運動促進健康新模式,推進體衛融合,推動健康關口前移,以健康促進、健身指導、運動干預為實施內容,促進體育與健康協同發展。
12.推進健康服務智慧化。建立“三醫”協同的數據共享機制,推動“三醫一張網”建設。推動大數據、物聯網、第五代移動通信(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健康服務領域的應用。推廣藥品追溯碼應用,探索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用藥信息互聯互通。
13.聚力多層次人才培養。依托滬明對口合作、校地合作共建,做好柔性引進、委托培養、選派進修等高層次人才引育。加強高水平醫院技術平移,帶動醫學重點學科發展和薄弱學科建設。通過進修學習等方式加強醫療衛生機構業務型管理人才培養。推進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健全人才雙向流動機制,實行縣管鄉用、鄉聘村用,逐步將實現一體化管理的村衛生所執業(助理)醫師納入鄉鎮衛生院職稱評聘。強化基層人才應急救護、中醫適宜技術、基本醫療等業務培訓,提升基層醫療健康服務能力。
14.深化人口健康發展機制。健全生育支持政策體系和激勵機制,推進婚前醫學檢查和婚姻登記“一站式”服務,加強圍產期、孕產期保健,健全出生缺陷防治網絡,推進適齡兒童免疫規劃疫苗接種,落實三級預防措施。推進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建設,支持用人單位辦托、公立幼兒園辦托、社區嵌入式托育發展。推進健康養老服務,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推動全國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項目,健全居家社區養老網絡,探索智慧養老、旅居養老等新業態,打造多種醫養結合服務模式。
(三)堅持協同治理,健全醫療保障服務體系
15.完善基本醫?;I資和待遇調整機制。持續擴大醫保繳交人群覆蓋面,做大城鄉居民醫?!靶钏亍?。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醫?;鹂傤~打包支付政策,探索健共體內門診按人頭打包付費,合理提高醫?;饘h域醫療機構的總額控制指標。完善C-DRG收付費改革,支持中醫藥事業發展,新增遴選一批中醫優勢病種,對探索形成的一批新項目新技術,及時列入疾病診斷分組目錄,制定適合基層診療的病種目錄,逐步降低群眾個人自付比例。
16.促進完善多層次醫療保障制度。完善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機制,落實職工醫保門診共濟保障制度,實行基本醫保住院待遇按疾病診治分類精準保障,鼓勵和支持符合條件的定點零售藥店納入門診統籌管理,保障參保人就醫購藥需求。完善“三明普惠醫聯?!睘橹攸c的商業補充保險制度,創新參保激勵機制,織密群眾健康保障網。
17.推進藥品耗材集中采購擴面。擴容擴圍三明采購聯盟(全國)平臺,做好以腫瘤、代謝、呼吸等“六病”為重點的藥品、耗材集采,即第七批藥品或第九批醫用耗材的集中帶量采購。動態調整采購目錄,重點對我市聯合限價采購周期屆滿的第六批醫用耗材進行專項調整,推動更多質優價宜產品納入采購目錄。
18.完善以醫療服務為主導的收費機制。全面落實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結合醫療服務能力水平和患者需求,堅持每年調整一次醫療服務價格,持續理順比價關系,推進醫療服務價格與C-DRG病種組定價銜接,做好調價運行監測和評估,確保價格調整平穩有序。健全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管理,及時回應醫療機構合理訴求和社會關切。
19.提升群眾就醫體驗。深入實施全面提升醫療質量行動,完善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和醫學影像資料調閱共享,推進老舊病房改造,完善“無陪護”工作,開展日間手術。加強醫德醫風醫道建設,推動融入到服務人民健康的全過程。優化醫保經辦服務,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
(四)堅持公益導向,健全健康績效考評監督體系
20.完善績效考核。探索建立以健康產出和服務質量為導向的公立醫院績效考核體系。堅持共性與個性、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為客觀評價改革成效探索更加科學的考評指標體系。推進省級健康影響評估制度建設試點,完善健康影響評估體制機制,深化健康績效考評內涵。
21.完善以健康為導向的薪酬制度。完善公立醫院定崗、定人、定責“三定”方案,健全以需設崗、以崗定責、以崗定薪,責薪相適、考核兌現制度?!岸◢彙币怨δ芏ㄎ粸榍疤?,綜合醫療、科研、教學等要素,促進崗位配備與功能定位、服務需求相匹配?!岸ㄈ恕币苿痈偲干蠉?,建立能進能出、能上能下的靈活用人機制;“定責”應與服務數量、服務質量等相掛鉤。持續優化醫院內部績效考核體系,注重醫務人員穩定收入和有效激勵約束,加強對醫院內部薪酬分配的指導監督,推動薪酬分配更合理科學。
22.強化考核結果運用。定期對考評體系進行跟蹤評估,確??冃Ч芾碇笜顺掷m優化。各總醫院醫?;鸢山Y余計入醫療服務收入,建立健全以資源下沉為導向的內部考核激勵機制,考核指標向資源下沉、巡診派駐、家庭醫生簽約、成本控制等方面傾斜。
三、保障措施
各縣(市、區)黨委和政府要強化領導,加大醫改工作的推進力度,抓好貫徹落實。加強跟蹤指導與監測評價,強化正向激勵,落實相關約束措施。強化宣傳培訓,積極學習借鑒先進做法,進一步總結提煉三明醫改經驗,發揮好全國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經驗推廣基地作用,提供“菜單式”培訓服務,切實提高醫改培訓實效。